军营观察丨聚焦“关键少数” 建强中坚力量

发布时间:2024-06-04 21:57:00 来源: sp20240604

近日,武警上海总队举行晋衔仪式。宣读完命令,3名身着礼服的中校警官整齐列队,迈着铿锵步伐走上前台,从领导手中接过命令状。

现场,掌声响起,晋衔警官的家属手捧鲜花步入会场,亲手为丈夫佩戴崭新的上校警衔,一同分享这份荣光。

随后,在温馨融洽的氛围中,该总队政治工作部领导与晋衔警官及家属集体座谈,倾听他们的心声,为他们解疑释惑,并将《廉政倡议书》发放到每名家属手中。

既给予激励鼓舞干劲,也及时提醒强固初心。这场座谈会,是该总队做好中校以上领导干部和机关人员经常性思想工作的一个缩影。

春日浦江,风清景明。在“铁心向党铸忠诚,同心奋进担使命”深化教育实践活动展开之际,记者来到武警上海总队调研走访,观察他们如何用心用情用力做好经常性思想工作,不断夯实基层建设发展根基。

武警上海总队执勤第三支队开展“新时代奋斗观”大讨论。王新桐 摄

经常性思想工作需要关注“易被忽视的少数”

一次,该总队组织中校以上领导干部和机关人员思想状况问卷调查,收上来的答卷中,“存在问题”一栏基本被“留白”。

这个群体是不是真的没有思想困惑?没过多久,一名中校教导员因违反工作纪律,受到组织处理,不仅个人发展受挫,单位建设也因此蒙上阴影。

“如果能够准确掌握他的‘活思想’,及时靠上去纠偏正向,就可能挽救这名同志。”痛定思痛,该总队党委找出症结所在:长期以来,各级习惯把经常性思想工作重点放在基层普通官兵这个“绝大多数”身上,而中校以上领导干部和总队机关人员往往成为“易被忽视的少数”。

领导干部是部队建设的中坚力量,机关人员担负抓建基层职责,做好这个群体经常性思想工作十分重要。记者采访该总队某支队支队长时,他刚刚带领部队完成驻训任务返回营区。短短半个多小时的座谈中,他多次看时间,解释说:“明天要带队参加一项重大任务,待会儿还得检查部队准备情况。”

肩上有重担,身后是官兵。这名支队长告诉记者,这些年,随着部队改革转型、实战化练兵深入推进,各方面工作越来越繁重,领导干部身上的担子越来越重、责任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思想压力也与日俱增。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三更灯火五更鸡。”该总队训练处刘参谋说,当下,很多工作需要奋力攻坚,大家思想的弦绷得很紧,难免出现紧张焦虑情绪。

相比繁重的日常工作,让该总队保卫处赵干事深感焦虑的是强烈的本领恐慌。他先后5次转岗,经历过军政主官换岗,前不久又调入总队机关工作。虽然在之前岗位上都交出满意答卷,但面对一张新考卷,赵干事坦言“知识恐慌、本领恐慌始终如影随形”。

采访中,该总队一名支队主官谈道,与普通官兵相比,领导干部在工作中经常要面对各种复杂情况,拍板重大事项担心决策失误,解决棘手问题担心矛盾激化,铁腕执纪问责担心不被理解,时常处于“想为又难为,难为还得为”的矛盾纠结中。

“近年来,干部交流任职力度不断加大,工作与家庭,成为一块难以平衡的‘跷跷板’。”采访中,一名与妻子两地分居的支队领导告诉记者,之前,他与爱人相亲相爱,几乎没有红过脸。但是这几年,他工作变动快、照顾家庭少,家里老老少少、里里外外全靠爱人操持,极易引发爱人的情绪波动,视频中爱人笑容的多与少,也成为他现实思想的一张“晴雨表”。

繁重任务导致的精神疲惫、家庭问题产生的思想压力……在该总队党委看来,这个群体虽然政治成熟、抗压力强,但在名与利、得与失、公与私等问题上有时容易产生思想偏差,各级党组织对他们的思想问题必须做在经常、务求主动。

点亮心中“不灭的灯”,打开心头“紧锁的门”

上海市兴业路76号,中共一大会址。去年底,该总队党委班子调整后,党委中心组带机关理论学习参观见学的第一站就是这里。

跟随讲解员的讲述,大家认真听讲解、看展陈,驻足凝视,追思先辈的足迹,感悟信仰的崇高,用革命精神砥砺初心使命。

经常性思想工作,是在人的头脑里搞建设,离不开强有力的思想引领。该总队政治工作部领导介绍,他们每个月围绕一个主题,组织一次理论辅导、研讨交流和参观见学活动,抓实理论武装,加强思想锻造,让心中“不灭的灯”照亮奋进之路。

教育者必先受教育,必先参与经常性教育活动。前不久,一场主题为“我的新时代奋斗观”的军营故事会火热开讲,该总队某支队政治工作处主任佩戴奖章走上讲台,深情讲述他的奋斗故事,引起官兵强烈共鸣。

备课授课、教学相长,往往也能起到思想锻造的效果。翻开该总队《中校以上领导干部示范领学措施》,记者看到,“每年运用自身学习成果至少为部队开展一次宣讲辅导或一次专题党课”等内容被重点标注。去年以来,该总队30余名中校以上领导干部和机关人员走上讲台,为部队开展“浦江春雨”微课宣讲。

今年初,该总队党委深入总结部队在各个历史时期孕育、积淀形成的特色优良传统,鲜明提出新时代“霓虹灯下的哨兵”10种精神内涵,并要求中校以上领导干部带头忠实践行优良传统,把稳思想之舵,高扬奋进之帆。

既正向引领,也“靶向”纠偏。自2022年起,该总队深入开展“弘扬正能量、引领新风尚”活动,以中校以上领导干部和机关人员为重点,通过开展思想辨析、榜样对话等活动,大力纠治只讲生活情调不讲家国情怀、只有前途担忧没有责任担当、只要组织照顾不要组织纪律和偏离战斗力标准抓工作等问题,持续营造主旋律昂扬、正能量充盈的浓厚氛围。

该总队一名中校大队长在营连级主官岗位上任职近10年,自认为对基层工作轻车熟路,工作精力有所分散,工作中接连出现失误。“弘扬正能量、引领新风尚”活动中,一场场主题聚焦的报告会、故事会让他思想受到触动,他对照活动明确的整改“靶子”,以新时代“霓虹灯下的哨兵”精神内涵为“镜子”,认真检视剖析、反思提高,重新找回了努力奋进的精神状态。去年,他带领官兵屡创佳绩,大队获评“四铁”先进单位。

经常性思想工作是做好一人一事的思想工作,只有打开“心锁”,才能解开“心结”。前不久,该总队组织处一名干事与家属因小事发生争吵,一气之下摔门而去。

领导知晓此事后,派该总队组织处杨处长来到这名干事家里,拉家常、问冷暖,耐心倾听小两口的心声。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这名干事也道出了平时压在心里的话。

不高兴的事“闷”着,烦心话“憋”着,紧张焦虑情绪“压”着……杨处长告诉记者,对于中校以上领导干部和机关人员来说,有了思想问题常常“碍于岗位面子”不想说、“力争自我调节”不愿说,打开他们的“心锁”需要更加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

“寻找打开心门的把手,把堵在心口的‘石头’搬出来。关键是让他们敢于说真话、交真心、吐真情。”今年3月,该总队着眼畅通民主渠道,依托强军网搭建“网上提,马上办”服务平台,官兵无须实名注册,便可留言反映情况。记者登录平台看到,不到一个月时间访问量达到8万余次,仔细分析其中留言,不少问题来自领导干部和机关人员,通过活动大家切身感受到了组织关怀,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动力更足了。

紧盯“随时发生变化”的“活思想”

前段时间,该总队某支队中校教导员的妻子刘晨接连收到两个喜讯:一个是该支队将丈夫荣立三等功的喜讯通知到她所在单位,另一个是他们终于分配到了心仪的公寓住房。

面对同事的道贺,看着精装的新房,刘晨真切体验到身为一名军属的荣耀。

刘晨告诉记者,以前,他们一家6口住在不到50平方米的公寓住房里,加之丈夫平时工作很忙,有时连续几周见不上一面,她也为此心生抱怨。如今,丈夫光荣立功,改善住房的问题也得到解决,她感受到来自部队的关爱、身为军属的光荣。

“一些中校以上领导干部和机关人员,不少思想问题是由现实问题衍生出来的。”该总队领导告诉记者,实践中,他们坚持把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困难结合起来,既讲好道理又办好实事,让经常性思想工作看得见、摸得着,有温度、有实感。

经常性思想工作要直奔“活思想”,而思想之“活”就在于“随时发生变化”。近年来,该总队结合中校以上领导干部和机关人员思想行为特点,把经常性思想工作渗透到他们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不断提升经常性思想工作的及时性和精准度——

把经常性思想工作与经常性管理工作相结合。探索建立部队和家庭联管机制,发动家属参与其中,及时掌握他们个人婚恋、家庭变故、对外交往等情况,管住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扫除“两个以外”管理盲区,让动中抓建这盘棋动起来、活起来、实起来。

把经常性思想工作与常态化解难帮困相结合。每年开列“落实实事清单”,把慰问救济有困难官兵纳入巡视巡查范围,全力解决官兵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看病就医等现实问题,加速推进公寓住房改造“安居工程”,以组织关心关爱的温度激发官兵干事创业的热度。

把经常性思想工作与完善容错纠错机制相结合。2年前,该总队一名干部因违反工作纪律,受到组织处理。“既然过去改变不了,那就用好成绩重新证明自己。”事后,这名干部所在单位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容错和纠错并举,加强对他的跟踪教育和帮带指导,激励他振作精神干好事业。(朱寒 黄昆仑 冯来来)

(责编:陈羽、刘圆圆)